近日,“开创”经过资质审核、舆情监控等层层筛选,成功入选为品牌强国优选工程驱动桥箱行业优选成员单位,企业信息录入品牌强国优选工程数据库,在权威平台向公众展示品牌形象。
优选工程以征集、遴选成员单位、行业典范企业为主线,旨在打造专业性、国家级、国际化自主品牌推广平台,发挥品牌引领作用,树立新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形象。
在洛阳空港产业聚集区的一块不起眼的工业地块上,一排排低调的厂房里,正在组装一批将要发往新疆矿区的驱动桥。这些金属构件长得并不“好看”,沉重、复杂,有时甚至沾着机油与铁屑。但在洛阳开创车桥有限公司的厂房里,它们是最被人重视的“作品”。
这是一家不爱说话的公司。创立于2016年,员工不到150人,连门口的企业标识都显得有些克制。但这个被行业称为“后起之秀”的制造商,已经悄然打入了中国工程机械核心制造圈,与三一重工、徐工、潍柴雷沃等一线主机厂建立了稳定配套关系。而他们交出的答卷,正是一件件“看上去普通、用起来关键”的驱动桥产品。
驱动桥是什么?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是个陌生到无法想象其形状的词汇。但在矿山运输车、拖拉机、特种车、收割机这些庞然大物中,它是“力量的转接站”,是能让车不挑地、不挑坡的关键装备。如果说发动机是心脏,那么驱动桥就是四肢的关节,既要强壮又要灵活,还得耐磨、抗冲、能适应不同地形、不同气候。
而“开创”的产品,从一开始就不是走大众路线的。在这个技术密集且标准苛刻的赛道里,他们瞄准的是非标定制市场,瞄准的是“不好做但必须做”的桥种。比如井下防爆车的驱动桥,需要应对高湿、高腐蚀、空间狭小的极端工况;再比如高原作业的农业机具,要求桥体在-30℃依旧保持传动精准。面对这些需求,大厂往往选择外采进口件,但开创不一样——他们愿意从“难啃的骨头”里找机会。
为了这些“骨头”,开创投入了重金打造自己的硬件体系。两条驱动桥自动装配线、一条柔性加工线和机器人涂装线,让他们能快速切换不同产品工艺,也让定制不再拖慢节奏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们还专门设有高强度耐久测试区,用以模拟野外复杂环境下的实际工况。从材料疲劳到温差冲击,每一根桥体的试验都近乎“残酷”。
驱动桥产品已经从最初的几种扩展到上百种变型产品,涵盖了转向、非转向、减速比不同、结构复杂程度各异的多个系列。背后是一整套属于开创自己的模块化构架与快速建模能力。这种能力的形成,是十几个技术人员长期与客户打交道的结果——从矿区现场回来的泥土、从农场记录下来的转向轨迹,都是他们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也正因如此,开创在行业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低调却牢固的口碑:交得出东西、扛得住现场、改得了问题。不浮夸,不冒进,却也不回避复杂。
在重型工业这个“慢热”的世界里,真正的玩家从不追求一夜成名。开创选择了一条更“笨”的路:用结构说话,用数据佐证,用一次次迭代打磨出适应复杂地形的力量之骨。
桥,是连接,也是支撑。
“开创”正在用它的方式,把国产驱动桥带入一个更加精准、可靠、多元的时代。